2011 年 8 月,雷军衣服秀美性的黑 T 恤和牛仔裤,在北京 798 艺术中心发布了初代小米手机。在这款居品搅拌通盘智妙手机行业之前,他开头用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数字界说了它——1999 元。
要在中国进步智妙手机,至少在价钱上要冲破海外品牌的壁垒。这种念念路,不仅界说了小米的第一个十年,也深深影响着小米的居品信条。
十多年后,当小米决定投身 AI 眼镜这片更具挑战的蓝海时,也秉抓着一种雷同的求实主义——「智能眼镜,开头得是一副眼镜」。
雷军在发布会上先容小米 AI 智能眼镜的进程中,其实并未兜销远处的改日,而是选拔以一款老练的、不带透露才能的 AI 眼镜形态,去试探市集的真实水温。
这款眼镜看上去与平常黑框眼镜判袂不大,莫得夸张的科技元素,将核心的智能模块、电板与音频单位齐收纳于镜腿之中。而推出这款居品的团队,则是在小米这家奢侈电子巨头里面,一个为探索下一代操办平台布局多年的团队。
该项目的负责东谈主李创奇,是小米高等居品总监、可穿戴部立异业务负责东谈主。
早在 2015 年,当他第一次看到微软 HoloLens 时,就认定眼镜四肢个东谈主操办的核心,可能就在不远的改日,并为此开启了一场长达近十年的「蓄力」:为了贯通光学透露,他去肯求启动小米投影仪业务,由此推出的米家激光投影电视;为了攻克声学,他转而负责耳机业务;为了实在贯通眼镜的骨子,他以至在 2021 年亲身带队,在小米里面作念了一段期间传统太阳镜/防蓝光眼镜业务。
2023 年 7 月,李创奇以为时机「快到了」,用户对一款可以日常带领并具备基础智能功能的眼镜的需求已澄澈可见,小米 AI 眼镜项目庄重立项。
小米高等居品总监、可穿戴部立异业务负责东谈主李创奇|图片来源:小米
两年后,这款居品庄重发布,市集反响远超里面最乐不雅的预期——为三个月准备的库存,在 20 多天内便销售一空,其销量达到了部分友商一年的水平。
小米 AI 眼镜四肢初代居品,在分量、续航和带领称心肠上作念到了机密的平衡,最终将分量放弃在 40 克。他们莫得像 Meta 那样与眼镜巨头联名,而是选拔我方完成从野心到坐褥的全进程,并为亚洲东谈主的头型和脸型作念了针对性优化。
「咱们运转化手作念的时候也以为(这事)很容易,但其后发现,莫得任何一个措施是浅易的,」李创奇坦言,「这件事的难度远特出咱们最早的评估」。从东谈主机工学、材料选拔到软件适配,每一步齐充满了繁重的衡量。
这款售价 1999 元的居品,复刻了初代小米手机的订价,也承载了一样的洪志。这一订价背后,是小米对一个新兴品类计策性的插足与布局。
李创奇认为,在一个被科幻电影拉高了预期的市集,和一条尚未为眼镜形态准备好的供应链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范围。而小米要作念的,不是一次性发布一款「100 分」的终极居品,而是开启一场「注定是马拉松」的长跑,用一款「60 分」的合格居品,为我方赢得进入下一赛段的履历。
本文基于极客公园与李创奇采访内容整理成文。
01
「60 分」的居品与「远超预期」的市集
极客公园: 小米 AI 眼镜上市后,市集反响相配火爆,20 多天就卖出了曩昔一些友商可能需要一年才能达到的销量,这明显远超了你们的预期。但在这种配景下,你却屡次提到,你只给这款初代居品打「拼凑合格」的 60 分。你如何解读这个「60 分」的居品?
李创奇: 其实咱们里面,包括通盘公司,齐相配明晰这款居品处在什么样的阶段。说它 60 分,或者说它处在一个「快到了将可用的一个现象」,是一个相配客不雅的容颜。
网罗上的不少用户的吐槽咱们齐有看到,它(小米 AI 眼镜)不是一款各方面齐莫得短板、相配平衡的居品。它一定是在某些场所可用,某些场所还可以,但同期在另一些场所,也一定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的核心根源在于,现时奢侈者对眼镜的盼望,和通盘产业链、供应链的本事储备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范围。用户的预期,尤其是在多样科幻电影的考验下,还是变成了一种对眼镜形态的终极领路。
但现实是,咱们现存的产业链,不管是芯片、传感器照旧电板本事,它的一切齐是围绕入辖下手机去构建的,它关于功耗和体积的考量,并不是为眼镜这种极致形态所储备的。
咱们的居品能赢得这样的市集反响,如实远超预期。当先咱们备货相配保守,里面以至弥散着「卖不掉如何办」的担忧。咱们蓝本为三个月准备的货,效用 20 多天就卖完毕,这个量级相当于一些专门作念眼镜的公司一年的销量。
这背后,一方面有雷总亲身发布带来的巨大势能,另一方面也评释了市集关于 AI 硬件,尤其是来自一个主流品牌的 AI 硬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它以至在小红书等外交平台激发了几次出圈,这证实它的蛊卦力还是超出了传统科技羡慕者的规模。
极客公园: 你们为首代小米 AI 眼镜定下了 1999 元这个价钱,这个数字对小米而言有稀疏的意旨。它既是初代小米手机的价钱,也似乎在表现着 AI 眼镜四肢下一个操办平台的洪志。这个订价背后是若何的考量?
李创奇: 从我个东谈主来说,1999 这个数字一定是有致意成分在的。对我而言,它还是不只单是一个数字,它多情愫,有图腾,以至有想法的嗅觉。
更紧迫的是咱们但愿锚定一个品类,而 1999 元,概况即是改日智能眼镜这个品类的中位数价钱。
小米 AI 眼镜 1999 的售价并莫得太多惊喜|图片来源:小米
但就目下阶段而言,以咱们前期的插足和目下的规模,这个价钱确信是赔钱的。
这还是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是赔多赔少的问题。因为这是一款在极短期间内要完成的极其复杂的居品,咱们在悉数元器件的选拔上,齐把可靠性放在了资本之前,不计代价地去作念。咱们的 BOM(物料清单)资本,要是算上墨镜片,是特出 2000 元的。
是以,这个订价并非基于资本,而是一种计策性的选拔。它是在向市集、向用户、向供应链传达一个信号:小米是风雅地想把这个品类作念大,并满足为此进行先期插足。咱们认为,目下市面上那些订价在 1499 元以至 999 元的居品,从资本结构来看,齐是不健康的。而 1999 元,在改日规模化之后,会是一个相对健康的价钱区间。
这种「不健康」的亏空,换来的是一个极其可贵的领路。保守的备货预期响应了咱们当先对市集的不确信性,而最终火爆的销量则给了咱们一个强有劲的「市集考证」。
可以说,这款居品是咱们插足市集的一个最精确的探针。恰是这个远超预期的效用,为咱们下一代居品的研发解锁了比初期多得多的里面资源和信心,让这个项目从一个严慎的探索,庄重升级为公司的计策级业务。
02
「开头它得是一副眼镜」
极客公园: 你在许多场地齐强调一个理念——「智能眼镜,开头得是一副眼镜」。这听起来浅易,但在推行居品界说和研发中,一定充满了多样繁重的弃取。能否具体谈谈,这个理念是如何指点你们在工程现实中作念出选拔的?
李创奇: 这个理念是咱们走了许多弯路后得出的。小米很早就运转眷注这个领域,从早期和 Facebook 联接 Oculus Go,到其后作念无线 AR 眼镜预研,再到米家音频眼镜。
咱们不雅察了从 Google Glass 到 Snapchat Spectacles 的演进,得出一个核心论断:曩昔许多居品失败,是因为它们过于强调「智能感、改日感、科技感」,而忽略了眼镜最骨子的属性——带领。
是以,咱们诞生了「开头它得是一副眼镜」的原则。这意味着,你得戴着称心,哪怕不那么惊艳,但至少不行突兀。基于这个原则,咱们作念出了几个关节方案。第一,从音频眼镜切入,因为音频是增多智能功能里,对体积、功耗影响最小,且最高频的应用之一。第二,咱们很早就选用了镜腿和前框分别式的野心。
小米 AI 眼镜透明版配色比较有科技感|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因为眼镜有很强的掩饰属性,分别式野心能让用户改日更换不同神气的前框,吹法螺个性化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咱们对增多任何新的智能功能齐秉抓一个原则:严慎,但有用。因为任何功能的加入,齐会径直影响体积和功耗。功耗增多,为了保管续航,电板就得作念大,体积又会增多,这是一个恶性轮回。
极客公园: 这种「严慎但有用」的原则,具体体当今哪些居品细节的衡量上?比如,你们如何看待和 Meta Ray-Ban 的互异?
李创奇: 这种衡量其实在咱们的居品中随地可见,它是一系列「戴着枷锁舞蹈」的方案。
开头是 分量 vs. 质感。咱们里面有一个相配严苛的方针,即是分量不行特出 40 克,最欲望是作念到 35 克。为了完结这个方针,在电板比 Meta 更大、且选用双芯片架构的情况下,咱们最终把分量放弃在了 40 克傍边,比它还轻。
但这背后是有代价的,咱们铁心了材料的密度,这导致一些用户在拿得手上时会以为「塑料感」比较强,质感不如 Meta。
但当今回偏激看,这可能果真是一个野心上值得磋商的部分,也许用户果真满足为更好的质感多承受三四克的分量。
其次是 端侧 AI vs. 续航。咱们当先也评估过在眼镜上部署端侧小模子,比如 0.3B 规模的。
但咱们很快发现,在手机上跑一个 0.3B 模子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咱们仅有 200 多毫安时电板的眼镜上,它的功耗是肃清性的,可能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就没电了。相比之下,通过蓝牙与手机通讯,诳骗手机或云霄的算力,功耗收益要彰着得多。是以现阶段,咱们应允选拔通讯的时势来处理算力问题。
再者是 单一框型 vs. 个性化。初代居品咱们只推出了一种框型,这背后是咱们对这个品类「信心照旧不够的」一个体现。咱们深知,莫得任何一副眼镜能让 100% 的东谈主戴上齐面子。这导致咱们收到一部分用户反馈,以为不恰当我方的脸型。
这是一个现实的才能短板,传统眼镜品牌会用成百上千个 SKU 来处理这个问题。咱们改日一定会提供更多选拔,但第一代居品,咱们选拔了用一个最大条约数的野心去考证核心功能和市集经受度。
终末是 充电时势的选拔。许多东谈主问为什么不作念充电眼镜盒,而是用直插充电。我的恢复很浅易,我问咱们团队 20 个戴眼镜的共事:『你们的眼镜盒在哪?』。其次,要是眼镜在盒里充电,那这个进程中你戴什么呢?难谈要用户买两副换着戴吗?要是是咱们这样作念,一定会被骂死。是 Meta 和 Ray-Ban 的品牌光环,隐敝了它的一些问题。
和 Meta 的对比其实也很挑升念念。比如 Meta 考证了一件事:用户是可以经受把一颗 1200 万像素的大尺寸传感器放在镜腿上的。这给了咱们很大的启发,让咱们坚韧了从曩昔辩论的 500 万或 800 万像素转向更高规格的影像才能。
但同期,咱们也看到了它的不足。比如它的续航,在咱们看来是「不足格」的,无法撑抓一天的带领。另外,它的野心对亚洲东谈主的头型并不友好,许多东谈主戴上会以为「夹头」。这些齐是咱们在野心中但愿矫正和超越的场所。
小米 AI 眼镜透明版镜架|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03
一场注定的马拉松
极客公园: 你认为,在现时这个期间点,什么样的公司才有可能在这场「百镜大战」中最终胜出?
李创奇: 咱们和许多投行的一又友聊过,我个东谈主的不雅点是,惟有两类公司有契机。第一类,是有手机和穿戴生态的公司,全球来看即是苹果、三星、华为和小米。第二类,是有国民级 APP 和顶级大模子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字节特出等。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 AI 眼镜不是一个单纯的硬件问题,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你需要处理硬件、操作系统、大模子、营销渠谈以及与其他开采联动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创业公司来说,这险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以至会委婉地提议我筹商好的投资东谈主一又友,不要松开投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
这个赛谈的护城河,最终不是开采自己,而是它背后的生态。对小米而言,咱们最大的上风在于,咱们领有全球最大的奢侈物联网平台。
咱们的用户还是风气了用「小爱同学」去放弃家里的空调、灯光、扫地机器东谈主。当这种放弃才能无缝地移动到眼镜上时,它所创造的价值是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齐无法比较的。
极客公园: 既然这是一场马拉松,小米为这场长跑设定了若何的阶段性方针和期间表?
李创奇: 咱们对这件事的难度有线路的领路。我个东谈主最好意思好的预期是,这个市集需要三年期间,才有可能实在老练起来,到那时咱们概况能作念出一款七八十分的居品。
在销量上,咱们也有一个历久的盼望。中国每年近视眼镜的出货量接近 3 亿副,其中千元以上的市集规模大要在 5000 万副。咱们但愿在改日三年,能作念到年出货 500 万副的规模,这相当于在千元以上这个核心市集里,占据 10% 傍边的份额。这是一个相配好意思好的方针,亦然一个有挑战性的盼望。
要达到这个方针,不行只靠一代居品。咱们下一代的研发还是启动了。
跟着第一代居品的收效,项目组当今拿到的资源还是比刚运转的时候好太多了,这让咱们有更足的底气去完结当先的构想。
04
AI 眼镜的终端在何处
极客公园: 跳出具体的居品和市集,从更重大的视角来看,你认为 AI 眼镜这个形态,它最终要处理什么问题?它的终端会是什么样的?
李创奇: 我有一个很早有过的不雅点,可能比扎克伯格提的还要早一些。AI 眼镜的终极价值,在于完结「See what you see, hear what you hear」(所见即所见,所闻即所闻)。
它不只是是一个拍照器用或音乐播放器,它是 AI 的一个感官延长。它能以第一视角去贯通你所处的物理天下,贯通你的迂回文,这是手机放在口袋里永远无法作念到的。
我今天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判断:由大模子赋能的智能眼镜,可能是脑机接口实在进步化之前,最能够贯通和识别用户意图的奢侈级开采。
东谈主类 70% 到 80% 的信息获取来自于视觉,一个能够共享你视觉的开采,在贯通你的意图上领有自然的、无与伦比的上风。从鼠标到触摸屏,再到语音助手,东谈主机交互的历史,即是一部胁制缩短意图传递摩擦力的历史。AI 眼镜,即是这个历史进度中适合逻辑的下一站。
极客公园: 这听起来是一个相配重大的愿景。但它似乎更偏向于用 AI 增强现实天下,而不是像 Meta 或苹果那样,构建一个虚构天下。
李创奇: 是的,这是一个计策选拔。咱们短期间内不会碰 MR(夹杂现实)。咱们的上风在于硬件和浩瀚的 IoT 生态。
是以,咱们的旅途是澄澈的:用 AI 眼镜更好地畅达和赋能用户与物理天下的交互,而不是把他们带入一个虚构天下。这与 Meta 的旅途有骨子的不同。
极客公园: 听下来,嗅觉 AI 眼镜这个项目对你个东谈主而言,似乎有着其他项目难以比较的意旨。
李创奇: 我是从 2015 年看到微软的 HoloLens 之后,就决定要用至少十年的期间来作念眼镜这个居品。这是一个漫长的、挑升志的蕴蓄进程。
那时你明显不可能径直跟雷总说,HoloLens 即是改日,给我 100 亿让我去造一台出来。是以我把它拆解开,一步步来。HoloLens 的核心是光学透露,我就去肯求作念了投影仪业务;它需要刚劲的声学才能,我就去作念了耳机业务;为了贯通眼镜自己,2021 年咱们以至还作念了一段期间的传统眼镜业务。
悉数这些蕴蓄,齐是为了保证咱们今天在作念 AI 眼镜时,能对这个品类的复杂性有弥散的领路,能少犯一些差错。但即便如斯,这件事的难度依然远超咱们当先的评估。让通盘团队对这些辛勤成就共鸣,是其中最难的一环。
是以,咱们坚韧地看好这个想法,但它注定是一场马拉松。物理天下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换,你必须在如斯短促的空间里,去完成一项如斯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极大的耐性,也需要对行业规则抱有弥散的尊重。
咱们并不是要去颠覆一个行业云开体育,而是但愿用咱们的奋勉,去激动和符合大家对这个行业的最终领路。